你還活在股神過去的隻言片語裡嗎?

有一種人是復古派。

一遇到問題,就從古書上尋找答案,就從過去的大人物的隻言片語中去尋找答案。

諸如,這個問題《論語》上、《左傳》上早有答案,我們按照孔子老人傢說的去做,就迎刃而解瞭。

你還活在股神過去的隻言片語裡嗎?,拾荒網

股市上也有復古派,這派人研究和思考股市,總是以某個股神過去說過的某句話為標準答案,然後展開自己的思考。

諸如:

asking如何說

趙老哥如何說

XXX如何說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不知道如何應對。

因為這些股神的名字如雷貫耳,其成就也足以封神,既然能從草根成長為大鱷,一定有天外飛仙的特殊本領。

不過,我總覺得這樣有哪點不對勁,但也說不出所以然。

直到有一天,我見到一個超級股神,突然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瞭。

這個股神在淘股吧和一些論壇上留下很多經典言論,這些言論都成瞭炒股圈的口頭禪和金句,我幾乎都能倒背如流。

但當天,跟他交談的幾個小時後,我發現他的思想和操作,早已超過瞭當年的那些留在淘股吧上、閩法論壇上的那些隻言片語,有的部分甚至是拋棄瞭。也就是說,他完全與時俱進瞭。

可諷刺的是,當天我居然在很多微信群裡看到一些人還把他當年的那些隻言片語當做“最高指南”和“標準答案”。

後來接觸的股神多瞭,我發現股神幾乎都在與時俱進,有的股神甚至把過去的很多方法拋棄掉瞭。

更吃驚的是,有些股神當年積累巨額財富的方法,今天甚至淪為最容易虧錢的方法。

也就是說,股神過去的路徑和方法,並不是一層不變的,更不等於永恒的真理。但,股神在某些論壇裡留下的話和一些語句,卻被當成絕對的真理,甚至被當成思考股市對錯的依據。

真是諷刺呀。

有一次我在上海,跟某派的投資人士聊天,我就說:XX論的創始人XX師,如果還健在,一定會修改自己的理論。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按照最新的股市生態去修改他的理論呢?

這句話一說,有的人接受,有的人當場跟我翻臉:XXX理論是最偉大的理論,如果要學會瞭他的理論,方圓500裡沒有對手。

這麼一說,我就不要接話的瞭。

當據我說知,當今世界最偉大的投資高手是巴菲特,他早年、中年和晚年的投資,也不完全相同,他也在修改自己的理論。特別是當他遇到芒格之後,他的價值投資理論就修改瞭很多。

巴菲特尚且如此,何況我們身邊的這些股神呢?誰有巴菲特偉大?

我並非否認股神的名言、金句和理論,相反我很認真的研究和思考每一個股神曾經說過的話,因為那裡面確實包含著智慧。

但,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一旦我發現A股的生態出現新的變化,以前股神的一些言論和方法過時瞭,我就按照最新生態來思考,而不是抱著股神的言論不放。

我想,股神本身,對他們過去的觀點和言論,應該也是這樣的。

據我所知,有些股神原有的模式和方法也遇到瞭新的瓶頸,他們也在突破,他們自己原有的理論和心法,也無法解決當下生態的新問題,他們也在重新思考,有的甚至去向新生代,去向一些90後,00後去“不恥下問”。

股神從來都不是“復古派”,他們都是“與時俱進派”,而那些還天天抱著他們過去隻言片語的人,本質上都是背叛股神的。因為他們在乎的是股神曾經說過的話,曾經用過的方法,而不是股神那種敢於開拓和革新的精神氣質。

今天股市的生態早已不是十年之前的生態,甚至不是三年五年之前的生態,

今天A股的玩法和花樣,

今天自媒體和微信群,

今天的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效率,

今天交易手法的同質化,

都是過去無法比擬的。三年之前,甚至去年還是超級股神的,今年未必能賺到大錢。

前幾年還屢試不爽的賺錢方法,今年就有可能成為核按鈕的重災區。

前幾年還是明星的龍虎榜席位,今年就有可能成為看笑話的對象。

前幾年還是被奉若聖杯的方法,今年就有可能成為尿壺。

在新的市場、新的生態面前,真理的保鮮期特別短。任何人,哪怕是過去幾年的股神,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未來,重新研究策略。

特別是20厘米的盈利模式橫空出世

特別是情緒周期加快

特別是市場自我學習和自我迭代能力的加速

特別是監管的無常

更讓任何人都必須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這個時候,過去的“基礎”和“底子”有有用的部分,但也有很多需要放棄,甚至反著來。

此時此刻,如果再抱著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某幾句話來度日,無異於用孔子的理論來解決互聯網時代的問題。

我又想起瞭陳丹青評論美術的那句話:

凡是被承認的藝術,進瞭美術館的藝術,都是過時的規范,失效的規范。輪到偏離和背叛印象派的規范,是馬蒂斯和畢加索那代人,可是馬蒂斯、畢加索開創的規范,今天也早已過時。

股市裡何嘗不是?

凡是被視為經典的理論,凡是人人都能背誦的心法和口訣,也許都是過時的。因為博弈的本質是少數人贏。

那麼多數人都在口口相傳的東西,註定有很大的問題。拾荒網,一個有價值的炒股知識進階網站。

(全文終)

註:本文有點用力過猛,但也是為瞭破除迷信。我經常看到一些人討論股票的時候,到處引用權威股神的話,有時候股神自己都不用那句話瞭,引用的人還自以為這裡在握。比如,二板定龍,一板看出個毛。說這句話的人自己都經常一板去買股票,很多人卻天天等到二板再去買。在今天20厘米新生態的情況下,很多過去的言論都值得重新去思考和討論。

我在《龍頭信仰》一書中,反復強調破執,曾經有一句話是這樣的說的:

破執不是為瞭反對誰,不是為瞭顯示自己怎麼樣,而是讓自己的思想無限接近事實本身。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扔掉,甚至本書也可以扔掉。

在這裡,我依然這樣說,本文的核心思想是破執,如果你真的做到破執,本文也不可以扔掉。

如此,才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